流云天际

【曹郭殊遇】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

每次引曹老板夸奉孝这句话,都不自觉地犯断章取义的错误。自己检讨过许多次然而写文时还是会忘。因为《三国演义》中“郭奉孝可使白辞念赋”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而且奉孝的口才真的很好,相关的分析在这里

不过曹老板表文中的【发言盈庭】并不是形容奉孝当庭进谏时有开新闻发布会的感觉,联系上下文分析得出,【发言盈庭】意指发言的人很多,多到布满了庭堂。(是不是颠覆了许多同好的印象?)

【太祖从妹夫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徵拜议郎。】

众所周知曹总是个诗人,汉代独尊儒学,【能明古学】说明曹总四书五经一类儒家经典作品读得都很好。曹总的诗中也常常从诗经中引一些句子为己所用,比如那句经典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发言盈庭】也是曹总从诗经中化用的,出自《诗经·小雅·小旻》,原文为【谋父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意思是【出谋划策人太多,议论纷纷难成功。满院都是发言者,谁人敢把责任负?】

曹操的谋士也很多,姓名被记载下来的有一百零二位,与奉孝同时期的有三十五位左右,所以曹总说【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是指每次遇到大事,站出来出谋划策的人很多(庭堂上都是发言的人)

那么【执中处理,动无遗策】,就是和原文中【谁敢执其咎】做对比,原诗中讽刺周幽王(一说周厉王)的朝堂上,大臣中没有敢负责人的人。而曹操引用则是夸赞奉孝敢于为他“执其咎”(出险计担责任)。而且每次帮曹操下判断,都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解决事情,从来就没有失误的时候。

另外【执中处理】中【执中】的出处也不一般,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为【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

意思是【杨子(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奉行“为我”,拔根汗毛就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倡“兼爱”,哪怕从头到脚都受伤,只要对天下有利,也愿干。子莫(莫是虚词,子莫就是子,鲁国贤人,一说指孔子)持中间态度,持中间态度就接近正确了。】

而同时期大儒赵岐(约110年—201年)的《孟子注疏》中更直白地表达出【执中和近圣人之道】。

所以,曹老板这十六个字对奉孝的夸赞绝对是不遗余力的,原来只觉得曹老板眼中的奉孝好苏,现在再看觉得这已经夸到不是苏能形容的高度了……当然从曹总整篇的表文来看,真是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好词都堆过来形容奉孝有多好。

ps. 本文发在贴吧时,有大神  @奉孝书僮  纠正,引《孟子·尽心上》时没有引全,后面还有【(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意为“若执中而没有变通,也还是执着在一点上。执着于一点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它损害了道,抓住了一点而丢弃了其他一切的缘故”。但奉孝的“执中处理”,显然非“执中无权”而是“执中近道”,所以不引后文并非断章取义,特此注明。

另引大神关于“动无遗策”和“算无遗策”的辨析:

算者,谋也;动者,断也。断的难度要远高于谋,明代吕坤《呻吟语》中对谋和断的描述很到位:“非谋之难,而断之难也。谋者尽事物之理,达时势之宜,意见所到不思其不精也,然众精集而两可,断斯难矣。故谋者较尺寸,断者较毫厘;谋者见一方至尽,断者会八方取中。故贤者皆可与谋,而断非圣人不能也。”

“谋者较尺寸,断者较毫厘;谋者见一方至尽,断者会八方取中”,“贤者皆可与谋,而断非圣人不能也”,“动无遗策”和“算无遗策”的高下立判,而若“算无遗策”前面再加一个词变成“庶乎算无遗策”,则差距更甚矣。
而“断者会八方取中”也与“执中处理”呼应。

-----------------------------------------------------------------------------

看过一种说法,说奉孝对曹魏政权并不怎么重要,但对曹操本人很重要。(不觉得曹操本人的精神状态对曹魏政权相当重要吗?)那么我们就和同时期的谋士对比一下,看看奉孝具有哪些特质让曹总先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叹【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1、奉孝出的谋略曹老板基本都听了。

反面例子:沮授,官渡前后出了六条谏言,收获了六个袁绍不听。

刘晔,看刘晔传,几乎就是勋不从+太祖不从+文帝不从+明帝不从

吐槽:说起来谏言采纳率应该和【夫智者审于量主】有关,那么沮授可以说是因为选主不当袁绍昏庸;但刘晔为四位主上出谋划策,居然都是不从,最后被污【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独任才智,不与世士相经纬,内不推心事上,外困於俗,卒不能自安於天下,岂不惜哉!】

何止惜哉,因逢际遇,一生不曾求得明主,读刘晔传,简直有种万古悲凉的感觉。

ps. 推荐 @长亭留歌 写的关于刘晔的文章《这真的是一个主公?》,看完后会更深切地感受到曹老板待奉孝是多么的殊宠。所以真不是因为奉孝死得早,而是曹郭间的画风就是非同寻常。

2、奉孝出的计谋,无论看起来多么险,甚至现在许多人马后课都觉得不靠谱,但最后都应验了【动无遗策】。

反面例子:郭图,此人历经袁绍、袁谭两代,谏言采纳率超高,但是正确率超低,除了一条存疑的谏言外,所有谏言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3、奉孝敢于弄险,敢于负责任,出计谋时说得比较直白。

反面例子:贾诩,鉴于文和先生本身的智商太高,“文和半言”实在有点坑老板啊。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这话说白了就是现在打过去会被江东打回来,过几年养好兵了再打过去。曹老板一听,不战而屈江东之兵,这怎么可能,然后就悲剧了。

【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奉孝若在打二袁时就对曹老板说句“离之而已”,估计就不会被黑成“佯攻先定荆”了。

4、奉孝敢于帮曹操下判断,曹总心思他都能看明白。多年来帮曹总办事一向妥当且符合曹总心意,得到了以多疑著称的曹总的信任。

【奉孝乃知孤者也】【臣策未决,嘉辄成之】,不要说帮主公下判断,妄自揣测主公心意的人基本上都是高危人群,而曹总对奉孝却是越来越信任,甚至到了【欲以后事属之】。

反面例子:杨修,这位猜曹老板的心思也挺准,可惜猜准的都是没用的,关键的那一点反而没想明白。

杨修是把曹总自己意识到的心思讲给了其他人,对曹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奉孝是能觉曹总自己都还没意识到的心思,然后把这些心思讲给曹总听,帮曹总更好地谋划大业。所以“知心”的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5、在十一年相处的过程中,奉孝和曹老板的关系越处越好。

反面例子:太多了,臣子和主上的关系大多是越处越不好……

-----------------------------------------------------------------------------

这周做了个橙光游戏【三国】衣带诏,有兴趣的亲可以点进去看看(连载中,大概两个月后完结)。因为前段写完东征刘备就想写料算孙策计得江淮这一系列的事。正好橙光有活动就顺便做成了游戏,虽然想的效果和实现做出来的效果差异有点大。

橙光现在非遗类也是鱼龙混杂了,之前我看有推荐过DFWG制作的荀令留香,真的很不错。还有骑都尉制作的谋谟魏幕,“魏五谋”都有。我正在追描写南明的史向作品大明甲乙纪,要是能把奉孝生平的游戏做得这么有厚度就好了。

评论(19)

热度(509)

  1. 共5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