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天际

【时间考】荀攸由军师转为中军师的具体时间及意义

又名:郭奉孝为何当了一辈子军师祭酒(一)

这个问题源于一次讨论,我提到奉孝投曹到去世的十一年中,不仅他一直是军师祭酒,文若还一直是尚书令,公达也一直是军师,再算上一直是司隶校尉的元常,颍川这几位核心人物的官职都没有变动。

对方表示【十二年,下令大论功行封,太祖曰:“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也就是说他认为公达是在建安十二年春增邑的时候转任的中军师(在奉孝去世前)。我后来发现持这种谬误观点的人还不少,借由讲解奉孝官职的契机匡正一下。

史书因为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加的,所以不能看标点是逗号就认为各分句发生的事在同一时间。要想考证荀攸由军师转为中军师的时间,先要明白这个官职变动的意义。

从表面意义来看,这个官职变动是因为曹操把军师一分为四,即荀攸转任中军师的时间,应该和曹操新封前、左、右军师的时间是一致的。

那么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都是何时受封的呢?分别查他们的传记可知:

太祖征关中,得以为资,表繇为前军师。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三国志,魏书十三,钟繇传》

文帝为五官将,茂以选为长史,迁左军师。魏国初建,迁尚书仆射,后为中尉奉常。】——《三国志,魏书十一,徐茂传》

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三国志,魏书十二,毛玠传》

再结合《武帝纪》:

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秋七月,公西征(关中)……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鄴。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荀攸由军师转为中军师其实是在建安十六年七月到建安十八年五月之间

那么将军师一分为四的意义何在?一种观点是曹操要分权,但细想会发现当时那个时间点下的军师并非是一个有确定职权的职位,而钟繇、凉茂、毛玠此前的职位皆有相当的权力。尤其是毛玠本是曹操丞相府的东曹掾,主管丞相府的选官,曹操肯将这样一位得力部下由府官转朝官是很特别的一件事。

而另一件特别的事,建安十七年春,曹操受封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件事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很可能自建安二年,曹操就没再上殿晋见。

【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公将讨张绣,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此不复朝见。】——《世说新语》

建安十七年,自曹操迁府邺城已过了八年,为何突然向天子讨要“剑履上殿”这种“无用”的特权?结合随后的劝进事件,可以得出结论,曹操在此时已经打定主意要建立魏公国了。

根据四位军师在魏公国建立后的官职(荀攸为尚书令、钟繇为大理、徐茂与毛玠为尚书仆射)可以得出结论,这次职位调整的隐含意义是在搭建魏公国的官职体系,选定魏公国台阁的主事。

如果进一步延伸,查丞相军祭酒们在魏公国建立后的官职(多为两千石)可知,军师和军祭酒在魏公国建立前这一特定时期,是用于存储魏公国台阁长官和两千石高官的特殊职位。因为两千石高官的名目很多,而丞相府属官的名目没有那么多,所以只好暂时统归在军祭酒这一个或几个职位的名下(目前无法确定到底有几种职位的简称都是军祭酒)。

ps. 我看过一种观点是曹操不想建立魏公国,想借荀彧之口拒绝众人,但不幸荀彧恰在那时生病过世了。虽然算是一种对曹荀关系的美好愿景,但从建安十七年剑履上殿及官职调整等一系列事情上看,曹操建立魏公国的意愿很明确且精心谋划已久。

也就是说,荀彧拒绝曹操,是在明确曹操的心意后,非常清醒的殉道行为。个人觉得这就是曹荀的魅力,没有误解,没有纠结,同行的路已走到尽头,清清醒醒地分道扬镳。说来还是死易生难吧,文若去世后曹公基本是在一种捉襟见肘的状态中挣扎,完全失去了从容。但比较欣慰的是从现世来看,两位都算求仁得仁了。

pps. 如果还有持尚书令、司隶校尉、军师都是无法再晋升的高官,而军祭酒不是高官这种观点的,下篇会详细解释曹总手下几种不同的职官体系及为何郭嘉的军祭酒也是无法再晋升的官职。

评论

热度(305)

  1. 共3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